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

——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《论语·子罕》

名言解释:

见《论语·子罕》。

子:孔子。川上:河边。逝者:指消逝的时光。斯:这,指河水。夫:语气词,无义。舍(shè射):止息。本句大意是:孔子在河边说:时光流逝就像这河中之水一样啊,白天黑夜不停地奔流。

这是一个感叹时光流逝的常用名句。孔子来到河边,触景生情,抒发人生感慨,留下了这一盛传千古的名句。该名句妙就妙在作者抓住河水奔流不止与时光悄然流逝的共同特点,把二者进行类比,十分自然地表现出人类热爱生活,留恋时光的共同心理,极易产生共鸣,并且该句修辞巧妙,语言简约精粹,更增加了它的形式上的力量,使之具有千古不朽的生命力。

孔子的照片
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汉族,东周时期鲁国陬邑(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)人。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思想的创始人。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,在世时已被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,被联合国教科文…

查看详情>>

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

1.每事问。
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几佾(yì议)》。本句大意是:每件事情都要请教。《论语·八佾》载:“子入太庙,~”。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,有弟子三千,日日向他求教。可他并不自满自足,遇见不懂的事情,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。这种虚怀若谷、不耻下问的精神,千秋以下,仍可作为楷模。

《论语·几佾》
2.不贰过。

孔子《论语.雍也》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。

《论语·雍也》
3.过犹不及。
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。过:过分,办事做过了头。犹:像,如同。不及:赶不上。本句大意是: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不做是一样,是不合适的。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,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,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。《荀子·王霸》“过犹不及也,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”,列宁曾说:真理如果加以夸大,就会荒谬绝伦,说的都是这一道理。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“左”倾毛病者的劝说,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。

《论语·先进》
4.不念旧恶。
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本句大意是: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。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、宽容、大度的道德观。只有“不念旧怒”.才能抛开宿怨,一切向前看;只有“不念旧恶”,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,搞好事业。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,不斤斤计较。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
5.既往不咎。
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八佾》。咎(jiù旧):责备。本句大意是:以往的过错,不必再追究责备了。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,今天仍常引用,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。如果是严重错误,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,并来改正,仍是应该追究的.这样才能做到“惩前毖后,治病鞭人”。

《论语·八佾》

更多 关于时光易逝的经典语句

1.时光速流电。

唐·李白《赠汉阳》。本句天意是:时光急逝,像流光闪电一样迅速。此名句以一个浓缩句表现作者对时光的感叹,反映诗人的惜时之情。在现实生话中,时间是一个看不见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的无形无象的东西。它主宰着万物成长的命运,与人生关系极为密切。因此,它成为从生活到文学创作中人们最关心的对象之一,对于这一抽象的东西,人们习惯以具体的形象加以表现,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与诗文的形象性,更便于说理,更易于抒情,更容易为人接受。~即采用了比喻的手法,通过人们对闪电稍纵即逝的具体体验来感受时光的瞬间即逝,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比喻。另外,此句句式新颖,使诗句不但蕴涵增大,而且富有新意,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。

唐代诗人 李白 《赠汉阳》
2.年难留,时易损。南朝宋文学家 谢惠连
3.时难得而易失也。西汉文学家 贾谊
4.天波易谢,寸暑难留。唐代诗人 王勃
5.抚酒惜此月,流光畏蹉跎。

唐·李白《五松山送殷淑》。抚:持。蹉跎:虚度。这两大意是:手持酒杯惋惜这皎好的明月,时光飞逝,最怕的是虚度年华。这是李白送友人时所写的诗句。李白于五松山设酒为殷淑送行,想到好友一去“了不还”,便颓然饮酒而歌。不觉月过中天,夜色已深,诗人触景情生,惜落月,叹流年,恨别离,不禁生“畏”。此名句在时光易逝的叹咏中,饱含深沉的主观感情,震动着读者的心弦。

唐代诗人 李白 《五松山送殷淑》
老办法 Copyright (C) 2009-2012 www.laobanf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