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《水浒传》
见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。
世情:社会人情,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人面:指人的脸色。这两句大意是:社会人情从待人态度的冷淡或热情可以看出来,人的脸色因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化。
在旧社会,世情贵高贱低,对有钱有势者往往巴结奉承,热情有余,而对无钱无势者则白眼相向,冷若冰霜。这种庸俗的人际关系,为道德高尚者所不齿。两句含有揭露、慨叹和否定的意思。
更多 施耐庵经典语句
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一百〇八回。本句大意是:单股的丝缕不能制成线。此句比喻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,即一个人的力量不如集体的力量。可用于说明团结一致,同心同德,才能办好事情的道理。
《水浒传》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三回。本句大意是:自己有了差错,还自以为是正确的。这句话表现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素质:刚愎自用,固执己见。多用于评论不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现象,也可用于自悔自悟。
《水浒传》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泰山:山名。古时候的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,常用来比喻受敬仰的人或重大的,有价值的事物。本句大意是长着眼睛竟然不认识泰山。此句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,多用来说自己眼力差,也用来说别人没有眼力,认不出有名望的人。
《水浒传》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本句大意是:胸中有怒气,但是不敢公开发泄或表露出来。“敢怒”,说明了有人格、有血性和不甘逆来顾受;而“不敢言”,则说明其受到某种势力或某种环境的严重压抑。这是一种强压怒火,忍气吞声的心态和情状。可用以表现受压抑状态下的言谈和举止。
《水浒传》见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。通:相通,通连。本句大意是:钱能使人与神仙相通。在阶级社会里,人们利用商品交换来互通有无,而钱具有商品交换和商品贮存的职能。人们离不开钱,许多人爱钱如命,也有许多人用钱来进行不正当的甚而肮脏的交易。人们就用“~”来比喻只要有钱,什么都能办到,也有说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的,与此意同,均属贬义,可用以进行疯喻。
《水浒传》更多 关于人情冷暖的经典语句
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岁时》。世态:社会上人们的态度。炎:热,热情。凉:冷,冷淡。这两句大意是:最可厌恶、最可憎恨的人情世态是:在别人得势时就炎热,在别人失势时就冰凉。社会上有一些人,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采取利己主义的态度,当别人得势时,为了个人的利益就去巴结、奉承,极尽谄媚之能事;当别人失势时,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了,就冷淡起来。这些人趋炎附势,无情无义,确实可厌可憎。这两句可用于慨叹,抨击恶劣的世风。
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《幼学琼林·岁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