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明代文学家、戏曲家 冯梦龙 《古今小说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。
贪痴:贪心狂妄。螳捕蝉: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这两句大意是:贪心狂妄,没有止境,就像蛇想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;人的祸福难以猜测,就像螳螂捕蝉,而黄雀在后欲啄螳螂一样。
一条细小的蛇要吞下一头大象,是多么贪心狂妄,而贪婪无比的人,也正像这想吞象的蛇一样。螳螂只知捕蝉,而不知黄雀又尾随其后,生命正遇到威胁;人们办事,只求得福,又有谁料到这时可能正暗藏着大祸呢?这两句讽刺贪心不足和利害莫辨的人,也有说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,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,均与此义同。前句多用来讥剌人心贪婪,后句多用于慨叹人们光顾眼前,不知后患。两个比喻十分形象。
更多 冯梦龙经典语句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。理:道理,公理。胜:超过。本句大意是:公理超过他人的一方是强大的。古人云: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,办事符合公理,就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向和支持,所以是强大的。而不讲道理,办事不合公理,受到多数人的反对,那就是弱小的。本句多用来说强弱的判定以理不以力。
《古今小说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引俗语。话:指“话本”,即说书人所讲的故事。本句大意是:没有一系列的巧合,编不成话本中的故事。这句后世又常写作“无巧不成书”、“不巧不成书”等,原义是说话本、小说中的故事,大多是虚构的,全靠一系列时奇遇、巧合演绎成各种故事情节。除了可用其原义外,更多的情况是引用这句话形容生活中偶然巧合的事件。
《醒世恒言》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。本句大意是:一千件虚假的,不如一件真实的。法西斯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倍尔曾说:“谎话说得多了,便成为事实”,成语中也有“三人成虎”的说法,但假的毕竟是假的,谎言永远不能成为事实,可以此告诫弄虚作假的人。古人还有“千虚不搏(抵)一实”的说法,意为空想一千次也不抵实践一次,与~意思相似。
《警世通言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》。明人:行事光明磊落的人。暗事:诡秘的、不可见人的事。本句大意是:行为光明磊落的人不做那些偷偷摸模、鬼鬼祟祟的事。本句中的“暗事”,大多指那些施展阴谋诡计、暗算别人的坏事。这种事像鼠窃狗偷一样,当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.自然也为光明正大的人所不齿。本名句流传极广,可供表白胸怀坦荡、行为光明时引用,也可甩以指责、讽刺那些惯于施阴谋、搞暗算的行为诡秘的人。
《古今小说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》更多 关于贪心不足的经典语句
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人事》。心:贪求物敞之心。厌:通餍。满足。卮(zhì):盛酒器。这两句大意是:贪求物欲之心犹如深沟长溪,永远难以满足;而财物再多也易挥霍一空,就像底于漏了的酒器,盛得多漏得也多。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贪心不足,欲壑难填的道理,使人易于接受,也加强了警戒力量。
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《幼学琼林·人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