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《论语·阳货》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阳货》。
焉:哪里。本句大意是: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!
牛刀用来宰牛,而鸡乃小禽,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。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,或大材不应小用。也有以“割”作“杀”的。
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
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几佾(yì议)》。本句大意是:每件事情都要请教。《论语·八佾》载:“子入太庙,~”。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,有弟子三千,日日向他求教。可他并不自满自足,遇见不懂的事情,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。这种虚怀若谷、不耻下问的精神,千秋以下,仍可作为楷模。
《论语·几佾》孔子《论语.雍也》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。
《论语·雍也》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。过:过分,办事做过了头。犹:像,如同。不及:赶不上。本句大意是: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不做是一样,是不合适的。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,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,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。《荀子·王霸》“过犹不及也,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”,列宁曾说:真理如果加以夸大,就会荒谬绝伦,说的都是这一道理。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“左”倾毛病者的劝说,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。
《论语·先进》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本句大意是: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。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、宽容、大度的道德观。只有“不念旧怒”.才能抛开宿怨,一切向前看;只有“不念旧恶”,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,搞好事业。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,不斤斤计较。
《论语·公冶长》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八佾》。咎(jiù旧):责备。本句大意是:以往的过错,不必再追究责备了。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,今天仍常引用,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。如果是严重错误,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,并来改正,仍是应该追究的.这样才能做到“惩前毖后,治病鞭人”。
《论语·八佾》更多 关于刀的经典语句
后晋·刘昫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。本句大意是:脸面上堆着笑容,而心中满怀着杀机。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载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权要,欲人附已。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~。”《新唐书》也说他:以柔而害物,号曰“人猫”。李义府将杀机包藏在笑容中。在甜甜的微笑中致人于死地。~四字把他表面和善,内心狠毒的阴谋家形象一笔勾勒出来了。
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唐·卢纶《塞下曲》。本句大意是:大雪飞扬,落满了即将出征的将士的弓刀。诗句写出了边塞雪夜征战的景象,既突出了严寒,又蕴藏着豪气。倘若把“弓刀”换成其他雪地景物,则豪气大减,缺少了壮美感。
唐代诗人 卢纶 《塞下曲》唐·杜甫《莫相疑行》。输心:献纳诚心。本句大意是:当着面装出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,可是背过脸去便取笑对方。~以极形象的语言,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两面派的一副可恶嘴脸,可用来描写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两面三刀的行为。
唐代诗人 杜甫 《莫相疑行》唐·岑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。本句大意是:骤起的塞风像刀子一般尖利,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痛。原诗是作者居于轮台(旧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)时因主将出兵而写的送行之作,以亲身经历抒发了身当恶劣气候的真切感受。可用于对寒风的描写。
唐代诗人 岑参 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四回。这两句大意是:路遇不平之事,即挺身相向,扶弱除强。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盛行的侠义精神。在那个弱肉强食,恶人逞凶,好人受欺的黑暗社会,这种精抻是弱者、善者所带求的,因而具有存在的价值。但它有很强的江湖气息,常常模糊阶级界限,陷入个人恩怨之中,为封建统治者和坏人所利用。今天我们仍可用这两句称扬以往社会中那些行侠仗义的行为,也可用以称颂今人主持正义,勇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行为。
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《水浒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