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阴名言

16.时间是人类必须珍惜的东西。 袁滔
17.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。法国博物学家,作家 布封
18.时间就是生命。时间就是金钱。美国实业家、科学家、社会活动家、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
19.时间反复无常,鼓着翅膀飞逝。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
20.放弃时间的人,时间也放弃他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,诗人 莎士比亚
21.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。 德奥弗拉斯多
22.对时间的慷慨,就等于慢性自杀。前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
23.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。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
24.光阴似箭催人老,日月如梭赶少年。

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相教女》。趱(zǎn攒):逼赶。这两句大意是:光阴像箭飞一样催人立老,日月像织布的梭子穿梭般地逼走少年的岁月。这名句连用两个比喻,描写时光流逝之快。前者以箭的飞速作比,后者以梭子的速度为喻,形象地应现出看不见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流逝的时间的特点。由于它的形象描绘,使文句生动且富于文采,雅致且通俗上口,因而该名句一直流传在民间。只是第二句“趱”字不太通俗,故民间将其改为“赶”宇,完全口语化了,从而使这个名句更增强了生命力。

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《琵琶记·牛相教女》
25.昨日之日不可追,今日之日须臾期。

唐·卢仝《叹昨日》。须夷(xūyū需鱼):片刻,一会。期:限度.这两句大意是:过去的日子已永远过去,再也无法追回,现在的日子很快也会过去。此条抒发一种光阴似箭,时不我待的强烈的思想情感。昨日已去,今日将逝,这不是一种面对流光的哀叹,而是一种积极进取、渴望建立功业的紧迫意识。诗句采用相同的句式,既给人整齐感,又给人节奏感,形式与内容彼此契台,相与为一,处理得既艺术又自然,尤其那平直质朴的文风,更使之在自然风格上生色。

唐代诗人 卢仝 《叹昨日》
26.莫见长安行乐处,空令岁月易蹉跎。

唐·李颀《送魏万之京》。蹉跎:虚度。这两句大意是:不要注视长安都市上那些行乐的处所,而使宝贵的年华白白流逝。这是一条劝勉友人珍惜光阴,专意于功业,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名句。人要成就功业,必须从年轻时即开始发奋,如果把精力用在“长安行乐处”,则必将培养出一代花花公子。因此,本名句的劝勉既有“智”的要求,又有“德”的要求。此条行文流畅,寓意深刻,而劝勉之意又可直接领悟,使诗文的表面与深层都含有教益,既适用于少年,又可使成年人传诵,可谓老少咸宜。

唐代诗人 李颀 《送魏万之京》
27.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情寸功。

唐·杜荀鹤《题弟侄书堂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人在少年时辛辛苦苦学习与锻烁,那是在为终身大事奠定基础,切莫在那段宝贵的时光中有一时一刻的怠情,这是劝戒后生努力进取,切莫荒废时光的名句。诗句长于说理,朴素实在,通俗易懂。首句从努力学习与人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出发,说明“少年辛苦”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性,为后边的劝戒张目。正因为如此,,“莫向光阴情寸功”一句,给人以瓜熟蒂落、水到渠成的极其自然的感觉。这种手法使诗句的劝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没有令人生厌的教训意味。

唐代诗人 杜荀鹤 《题弟侄书堂》
28.莫倚儿童轻岁月,丈人曾共尔同年。

唐·窦巩《赠王臣小儿》。莫倚儿童:不要倚仗年轻。轻岁月:轻抛光阴。丈人:老年人。这两句大意是:不要倚仗自己年轻,就轻易地把美好的时光抛弃,要知道,那些鬓发斑白的老年人,曾经和你们这些年轻后生一样有过美妙的年华。这是一个过来人以长辈的口吻劝诫儿童珍惜岁月的名句。“丈人曾共尔同年”一句,道出了人生不驻,转瞬百年的规律,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。它使青年人自然地联系到自己,从而使“莫倚”一句落在坚实的基础上,不给人以训导感,不使青年人产生逆反心理。这种说理方式,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常用。

唐代诗人 窦巩 《赠王臣小儿》
29.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
宋·朱熹《偶成诗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少年时代适宜学习,到年老时再学就难有成就。因此,从少小开始,哪怕一寸光阴也不可以轻易放过。这是两句说理诗。作者以老年就学与少年就学的对比及其反差为例,说明珍惜光阴的重要性。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概括,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的总结。因此,这种诗句与名言,具有很强的警世醒世的意义。

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 朱熹 《偶成诗》
30.百岁光阴半归酒,一生事业略存诗。

宋·陆游《衰疾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百年的岁月有一半在饮酒中度过,一生的事业大略只保存在诗歌中。这是陆游晚年的作品.回顾平生。诗人心里充满了悲凉。陆游确实常常饮酒.那是他壮志难酬、借酒浇愁的表现,他对此曾作表白:“平生嗜酒不为味.聊欲醉中遗万事.酒醒客散独凄然,枕上屡挥忧国泪”(见《送范舍人还朝》)。陆游也确实是诗人.但他的素志是作一名驰骋疆场的“马上破贼手”,不愿意“吟诗长作寒螿鸣”。而现在,作者老病交加,雄心壮志尽付东流,“一生事业略存诗”,怎不使他感到辛酸!可以看到,在这两句貌似平静的诗句背后,激荡着作者起伏的心潮。梅尧臣主张诗歌应该“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”,这两句就是明证。

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《衰疾》
老办法 Copyright (C) 2009-2012 www.laobanf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