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。目指:动目以指物,即不说话而用眼睛示意。气使:出气以使人,即用神情支使人。这两句大意是:家产富有,势力显赫,常用眼神气色指挥别人。这是汉时大臣贡禹给皇帝上书中的话。他指出当时社会败坏,奸邪横行,一些行为连猪狗都不如的人,~,也成了“贤”者。“目指气使”后来写作“颐(yí宜)指气使”。颐,即腮帮子。北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谗险》:“朱梁李振,唐自昭宗迁都之后,王室微弱,朝廷班行,备员而已。振皆颐指气使,旁若无人。”用“颐指气使”形容有权势者支使别人时的傲慢神态,是非常形象贴切的。这个成语现在还被广泛使用。
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《汉书·贡禹传》唐·李白《古风》其二十四。怵(chù触)惕:恐惧的样子。这两句大意是:(长安斗鸡者)鼻息能吹动天上的彩虹,行路人看见他没有不恐惧的。唐玄宗喜好斗鸡之戏,长安有个被称为“神鸡童”的贾昌,受到玄宗的宠幸,其人恃宠骄恣,不可一世。~两句,前句写他趾高气扬,傲慢骄横之态;后句用行人见他时的惶恐,衬托他气焰之烈。诗人用漫画式的笔法,把这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。用“鼻息干虹霓”形容人的傲慢骄横,非常形象。
唐代诗人 李白 《古风》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訑訑(yí移):本义是象声词,形容人们不耐烦或不屑于听别人讲话时发出的声音,相当于今天的“啊、啊”或“嗯、嗯”。颜色:指面容,距:同“拒”,推拒。本句大意是:傲慢自大、不屑于听闻的声音和面容,会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。这句话可化用以表现某些人态度傲慢,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意见,在别人讲话时虽“嗯嗯”、“啊啊”勉强应付,实际上很不耐烦的情况。
孟轲,战国时期思想家,教育家,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《孟子·告子下》唐·王维《与卢员外象过雀处士兴宗林亭》。科头:结发不戴冠,很随便的样子。箕(jī基)踞:伸出两脚而坐,其形似箕,是—种不拘礼节的坐法。白眼:以白眼看人,表示厌恶鄙薄。这两句大意是:不戴帽子,大张着两腿坐在松树下,用白眼看世俗之人。这两句描绘一个傲慢狂放、鄙薄世俗的处士形象。可用于描写古代狂傲不羁、厌恶世俗的人物。
唐代诗人 王维 《与卢员外象过雀处士兴宗林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