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 朱熹 《四书集注·中庸第十三章》
宋·朱熹《四书集注·中庸第十三章》注语。
即:就。以:用。其人:那个人。道:方法。还:回过头来。怡:整治。这两句大意是: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方法,回过头来对付他自已。
朱熹在《中庸》十三章注中说:“为人之道,各在当人之身,初无彼此之列。故君子之治人也,~。”现在人们借用过两句话,常用以说明对付坏人就以他整治别人的方法回过头来整治他,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.
更多 朱熹经典语句
宋·朱熹《四时读书乐》。蹉黠:虚度光阴。韶光:指人的青春。本句大意是:切不可虚度光阴,让美好的青春白白地老去。~言简意赅,蕴吉丰富,一句话写出了对时间的急迫感,对青春虚度的痛惜情,有感叹,有告诫,也有警示,可以视为劝学惜时的格言。
《四时读书乐》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守:操守。做人要存正直之心,行仁义之德。
《宋名臣言行录》更多 关于道的经典语句
唐·柳宗元《吏商》。君子:道德高尚的人。道:指合于道义的善事。本句大意是: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。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“君子”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,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,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,不能利欲薰心,不择手段,损人利己。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,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,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,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、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。
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《吏商》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里仁》。朝(zhāo招):早晨。闻:听说.这里是学到、懂得的意思。道:泛指真理、知识、学同等。这两句大意是:只要在早晨学到一些真知灼见,晚上就死去都可以。这两句主要强调人应当活到老,学到老,永远不断地追求真理,充实自己。如果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,那么即使朝闻夕死,也心安理得.并不感到遗憾。本名句已概括为“朝闻夕死”的成语.用以论述人应当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,或用于反映自我修养的迫切心情。
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《论语·里仁》春秋·孔子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对于主张不同的人,不必和他互相商议。现在常用这句话表示思想观点、政治主张不同的人,不宜交朋友,也不便在一起讨论问题;或者表示不愿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一道共事。
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《论语·卫灵公》